箱根「雕刻之森美術館」由日本富士產經集團贊助,於1969年開幕,是戶外雕塑美術館的佼佼者。廣大的綠地遍布各國雕刻大師的作品,因季節更易展現不同的美感。
走出「雕刻之森」車站,首先躍入眼簾的是路旁日本雕刻家的作品「若い娘」(少女),渾身污泥,台座龜裂,後有鐵軌電線相伴,頗有蓬門碧玉之感!
「雕刻之森美術館」大門前有一個結合噴泉的金屬雕刻「生命の響き」(Resonance of Life),是日本藝術家「新宮晉」的作品。明暗對比強烈的不鏽鋼三角造形配上柔和飄逸的拋物線水花,如果陽光更強,或許會出現彩虹。新鮮的組合顛覆一般人對噴泉的印象。
買票入場後搭如隧道般的電梯往下,轉角處有三個面貌相同衣著各異的打坐人像,作者是日本的「重村三雄」,題目是「擬似」(Pseudo)。大概是形容人的心境難以從外面的表相察覺。不知是否刻意,由上而下的光線使得三人彷彿置身於陰、陽與陰陽交界。
走出通道,廣闊的天地在眼前展開。捲髮的法國小說家「巴爾扎克」穿著大斗篷立在一個健壯的女雕像附近,表情嚴肅。是法國名雕刻家「羅丹」的作品。
「巴爾扎克」不遠處有一座很像埃及法老王的花崗岩立像「追憶」,是2002年意大利雕刻家「Giuliano Vangi」的得獎作品。
美國「Alexander Calder」的「魚之骨」像一棵舞台布景的黑樹,旁邊倒真有一棵平成18年日本皇子正仁和妃華子手植的石楠花「太陽」,在綠草落花的襯托下非常漂亮。
地標般的「Man and Pegasus」,黑色的人與天馬被白色的方形長柱高舉於藍天白雲之下,是美國/瑞典裔藝術家「卡爾 • 米勒斯」的作品。
順著小徑前行,我以為是長袍老人與樹幹的作品,標題竟是「Reclining Figure:Arch Leg」,原來是橫臥的人弓起他的腳。和他處另一座「Reclining Figure」皆出自英國名雕刻家「Henry Moore」。
「球型のテーマ」(Spheric Theme)是俄裔美籍「Naum Gabo」的金屬雕刻,以冷硬的材料表現曲線的流暢與細網的張力。
日人「伊藤隆道」的「16本の回転する曲った棒」(Sixteen Turning)看似單調,卻因不停的旋轉而形成多變的視覺效果。
「偉大なる物語」是白色的大理石雕刻,以樹幹隧道象徵男人一生所經歷的苦難,女子頭像刻得極淺,作者似乎不認為女性的陪伴與支持對成就一個偉大的男人是必要的。
日人「流政之」的作品「風の刻印」(Wind's Impression)是個不規則的石拱門,隨著遊客的移動框出一幅幅風景。
雖然我偏愛古典作品,如:「踊り子」、「うずくまる女(蹲る女)No.3」、「水浴びをする女No.6」、「腰かける女(插腰的女子)No.2 」、「若い女(Young Woman)」,「マント(披風, 斗篷)」,不過不同風格的作品也顯現不同的美感,「雕刻之森美術館」真是值得再三前往的藝術殿堂。
- Aug 29 Sun 2010 10:18
雕刻之森美術館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